3月28日,校党委书记屈哨兵、校长魏明海主讲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与法学院、教育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同学们探讨人生成长话题,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屈哨兵: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大学生 我们为什么会有家国情怀?在新时代,青年人需要怎样的使命和担当?3月2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以“家国情怀”为主线,从电影《无问西东》谈起,从梁启超和毛泽东两个家庭说起,从三封家书念起,畅谈如何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大学生,为土木173、174班的同学们上了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 “哪位同学能谈谈,你所理解的家国情怀是怎样的?”一上课,屈哨兵就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思考一会后,同学们纷纷回答:孝顺父母、服务人民、对国尽责、报效祖国……“你们回答的非常正确,给你们点赞!”在愉快的师生互动中,屈哨兵开始进入本次授课的主题。 “中国在哪里——为什么需要家国情怀、许国何可为——从一部电影谈起、家国何所爱——从两个家庭说起、此情何所寄——从三封家书念起、爱祖国 有作为——我们要继续做起。”这是屈哨兵这堂思政课的提纲,主题突出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接地气。 从先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近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当今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家国情怀都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横贯自西周以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过程中,展现在无数仁人志士的行动中,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 在追溯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谱系的过程中,屈哨兵以电影《无问西东》为引子,引出了系列家国情怀故事,如潜心治学、倾心育人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的飞行员林恒,牛圈中写出学术巨著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励志报国、只身进入核区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以笔为枪铸风骨的文学大师沈从文,立德立言、知行合一的国学大师冯友兰,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他们追寻内心真善美去做人做学问,以实际行动热血书写报国之情的家国情怀故事,深深打动了同学们,使大家深受教育。 在讲到梁启超将其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子女教育中,把个人努力和对国家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家风故事时,同学们若有所思;在讲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庭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六位亲人先后为了革命事业以身许国的献身精神时,同学们肃然起敬;在阅读《林觉民与妻书》《左权写给妻子的信》《赵一曼家书》三封革命烈士的家书时,同学们潸然泪下…… 在一个个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故事当中,在一封封家书的字里行间,屈哨兵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与现代价值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整堂课没有大道理,也没有谈特别深奥的理论,但“家国情怀”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地烙到了每个同学的心中。 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课堂最后,屈哨兵和同学们一起深情地朗诵红色经典《可爱的中国》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的期盼和号召,以此勉励广大青年学子不负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魏明海:新时代 青年学子与国家 3月28日上午,校长魏明海以《新时代:青年学子与国家》为题,为法学164、165班,教育161班的同学们主讲第一堂思政课。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上课伊始,魏明海校长以清代诗人袁枚的《苔》为引子,引导同学们思考“苔米是如何变成牡丹的”。青年学生最有朝气和活力、可塑性最强,希望同学们与国家的未来发展同向同行,把握方向、找准定位,博学创新、积蓄势能,累足成步、著备成德,争做具有心气、志气、勇气和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 魏明海认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非常重要,政治上不能一路顺利过关,其他事情都是空谈。把握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同向同行是同学们人生成长中的最大政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魏明海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希望同学们在国家的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魏明海认为,我校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和学习能力,有上进心、学习动力足,有好奇心、活力和创新发展潜能,可塑性强;但也存在自信心还需增强、硬知识和技能还需补短板、创造力还需更多激发、综合素养和能力还需更多的培养等薄弱方面。希望同学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与国家的未来发展同向同行:一是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努力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三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四是与国家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同向同行;五是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创新人才。 (宣讯) |